(原标题:蔡昉:警惕制造业比重下降,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可赢得巨大需求优势)
“中国制造业的比重正处于下降状态,且下降幅度与其他国家相比明显过快。2016年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峰值达到32.45%,现在(2019年)已经下降到了27%左右。”
3月27日,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、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在“2021中国实体经济论坛”上将中国制造业如今的状态比作“未富先老”。
“制造业始终是实体经济中最重要的部分,最基础的部分。从2006年中国制造业比重出现下降后,这就一直是个趋势性的下降。目前已经跌落到低于30%。”蔡昉在现场的主旨演讲中表示,当下应该要稳住实体经济,稳住制造业。
如何保持实体经济、特别是制造业的稳定乃至壮大提升?
蔡昉建议,一是探索新的优势和挖掘传统的潜力合并在一起。当代国际贸易参与国际大循环已经从过去的产品演变成了价值链,产业链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中国有一个优势,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全的产业分类,意味着我们在不同的产业中,不同的价值链环节以及不同的生产要素各自具有比较优势,这是中国制造业新优势所在。
二是依靠生产率的提高来保持中国经济的竞争力。在比较优势丧失的同时,意味着不能靠资本劳动的简单积累发展产业,必须转向生产力的进步。这个时候既要创造也要破坏,但是能否真正做到创造性破坏,必须有好的社会政策兜底。
“保持制造业的比重,防止生产率的下降,积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,支撑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。”在蔡昉看来,中国有14亿人口,已经有超过4亿的中等收入群体,新脱贫的1亿多农村人口未来将逐渐走向中等收入群体,还有2.9亿的农民工逐渐走向中等收入群体。“中等收入群体倍增,为我们赢得巨大的需求优势,成为了中国国际竞争新优势所在。”
蔡昉在接受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,预计在2025年,我国会出现人口峰值和负增长,而在此之前,人口增长会越来越慢,这显然不利于促消费,也会导致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。
基于此,蔡昉建议,从需求侧来看,当前最大的潜力还是居民的消费潜力。实际上,我国的消费增速连续多年快于GDP增速,因此这部分有巨大的潜力可挖。
从供给侧来看,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、提高潜在增长率,只有这样才能替代过去已经消失的人口红利和传统增长动能。
(作者:李振 编辑:李博)
本文网址:http://www.afeijie.com/yuwangtai/1603619.html ,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。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